附近100块上门4个小时_同城炮约免费网站夜色_700元3小时不限次数品茶

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您的位置:首页 > 农科动态

市农科院开展科技成果展示暨“田间大课堂”启动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添加时间:2020/08/25 17:53:31】


微信图片_20200826113220.jpg微信图片_20200825181315.jpg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8月25日,济宁市农科院科技成果展示暨田间大课堂启动现场会在济宁市农科院科研基地举行。市政府任庆虎副市长、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科协、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部门有关同志出席本次会议。

在科技成果展示暨“田间大课堂”启动现场,展示小麦、玉米、大豆、大蒜、甘薯、花生、辣椒、棉花等典型代表新品种60余个,优化集成新技术23项。20多位专家围绕玉米提质增效生产、水稻病虫害防治、大豆丰产增收、甘薯产业化发展、蔬菜绿色生产等生产关键技术分别进行讲解。市农科院通过这种方式把好的品种和技术在田间进行展示,将好的成果呈现给农民,让农民看得见、学得来、用得上,打造了一种新的接地气的技术推广模式,创新了服务农业新机制,值得在全市进行复制与推广。

市农业农村局张洪雷局长在讲话中指出,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运行、“三农”工作成效显著。成绩的取得与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密不可分,更与市农科院全体科技人员的辛苦付出密不可分。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今天把农业科技成果展示现场会与田间大课堂结合在一起召开,既创新了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又实现了科研与生产的有机融合。同时,期望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以产业需求为需求、强化与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科技大户等的对接,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在生产中搞创新,以创新促生产,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近几年,济宁市农科院紧紧围绕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需求,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科技创新,不断开展共性、关键性技术研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重点成果培育,改革创新服务模式,注重科技扶贫。建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32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12个,市级11个。共承担和完成国家、省、市各级科研课题380余项(次),获得各级成果奖励260余项(次)。引进收集各类农作物资源20000余份,自主选育出小麦、大豆、玉米、甘薯、辣椒等农作物新品种68个,其中玉米14个、小麦  7个、大豆18个、甘薯15个、花生9个、蔬菜4个、棉花1个。技术集成创新重要成果60余项。建设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基地30处。年培训基层科技人员、农机人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4000余人次。实现重大成果和技术转让60余项,创造社会经济效益500多亿元。为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农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在表示,市农科院全体干部职工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科技创新,坚持开放协同的发展方向,坚持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做到“一团队一课堂,一所一样本”,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让科研人员扎根乡村,更好地服务农业主战场。

国家、省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各示范县团队成员、济宁市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各县市区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3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IMG_0894.JPG




IMG_4294.JPG

IMG_0697.JPG


IMG_1359.JPG


(科研处、办公室、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供稿)



?版权所有: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37-2033758   地址:济宁市北郊济岱路9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鲁ICP备160066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