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100块上门4个小时_同城炮约免费网站夜色_700元3小时不限次数品茶
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4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关于参加山东省第五届财会知识大赛的通知
2023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2024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学项目采购试验服务采购项目合同
2024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部门预算公开
关于转发山东省财政厅 《关于做好2024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农技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技百科
2022年山东省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我省甘薯主要分布在鲁中、鲁南和胶东半岛等丘陵山区。近年来,甘薯种植效益相当可观,尤其是食用型品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市场行情较好,已成为重要的高效粮食作物。 为充分发挥甘薯稳粮增收、 提质增效的重要作用, 特制定我省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选用良种 (一)根据用途或销售目标选用优良品种。 淀粉加工型品种有徐薯 18、 济薯 25、 商薯 19 等,食用型品种有烟薯 25、济薯 26、 普薯 32、苏薯 8 号、龙薯 9 号、齐宁 18 等,色素加工型品种有济紫薯 1 号等,茎叶菜用型品种有福薯 18 等。 (二) 根据土壤质地和肥水条件选用优良品种,抗旱耐瘠薄品种有烟薯 25、济薯 26 等,较耐肥水的品种有普薯32、龙薯 9 号等。 (三) 根据收获上市时间选择优良品种,6~8 月份收获上市品种有龙薯 9 号、红香蕉等,9~10月份收获上市品种有烟薯25、普薯32、济薯26、红瑶、哈密、玛莎莉等。 二、 培育壮苗 春薯育苗种薯要选择无病、无伤、无冻害湿害的夏薯,最好是用脱毒种薯。育苗田要选择生茬地或者三年未种甘薯的地块,同时增施磷钾肥。种薯用 10 毫克/公斤赤霉素水溶液浸种 30分钟,采用平排法摆放,密度一般为 15~20 公斤/平方米。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阳光,控制氮肥用量和水分,降低苗床湿度,否则易产生气生根。 (一) 春薯育苗有三种模式。 1.日光温室+大拱棚,培育“大田壮苗”。利用温室冷床( 三膜) 育苗。上一年 12 月排种,约一个月后开始剪苗,按照大田种植规格(垄距 80 厘米左右、 株距 20~25 厘米,栽单行; 或者垄距 80 厘米左右、株距 8~10 厘米,交叉栽两行)移栽到大拱棚中,4~6 月份采剪 20厘米以上的蔓头(大田苗),移栽到大田。大拱棚中的甘薯多次剪苗后在 7月上中旬可以收获一定量的商品薯,提早上市, 这种模式可以实现育苗+生产,种植效益可观。2.日光温室+拱棚,培育“采苗圃壮苗”。2 月初(日平均气温上升到 0℃左右)排种,利用温室冷床进行第一段育苗;3月初剪苗移栽到小拱棚或者大拱棚中, 按照行距30厘米、株距10厘米规格建立采苗圃;4月初即可采剪 20 厘米以上的薯苗,移栽到大田。 3.小拱棚或阳畦育苗。3 月中下旬,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在 7℃~8℃时开始排种,5~6月份采苗。 (二)夏薯秧苗。夏薯用苗最好是采用无病采苗圃(二级育苗)的蔓头苗,顶三叶齐平、叶片大而完整、节间不过11长、 腋芽较短、 节上根点较大、无气生根,蔓头苗一般比下端苗增产 10%以上。 (三)壮苗标准。 壮苗指百株重 700 克以上、顶三叶齐平、叶片大而肥厚、茎粗而节匀、茎上无气生根、无病虫害、株高20~25厘米、苗龄30~35天。壮苗比弱苗一般增产10%以上。 三、深耕轮作 甘薯高产要求选择土质疏松、耕层深厚、保墒蓄水好、肥力适度的砂土或砂壤土,一般有机质 1%~2%、碱解氮含量60~80毫克/公斤、速效磷含量20毫克/公斤以上、速效钾120毫克/公斤以上。甘薯地耕翻能加厚活土层,疏松熟化土壤,一般秋冬耕翻深度以 25 厘米为宜,春耕不能太深,要及早浅耕,随耕随耙,保住底墒。轮作是减轻病虫害、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甘薯可以和花生、玉米等非旋花科作物轮作,轮作周期 1~3 年,间隔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减轻甘薯的病害。 四、栽植时间 根据种植模式、品种等确定栽植和收获时间。目前,我省通过保护地栽培与露地栽培结合、春薯与夏薯结合、收获后直接上市(6 月底~10月底)与贮藏后上市(11月~来年5月) 结合,实现了鲜食甘薯的周年供应。因此,栽植时间从 3 月中旬到 6 月底,收获时间从 6月底至 10月底。一般12在 4月下旬~5月上旬,当气温稳定在 15~16℃、10 厘米地温稳定在 17~18℃时开始露地栽植。其中, 鲜食型春薯可适当晚栽10~15 天,过早易感染黑痣病且皮色不鲜艳; 夏薯要力争早栽,6 月上中旬为宜,越早越好。 五、起垄覆膜 结合耕翻施足底肥,其中 60%~70%的有机肥施入土壤,剩下的有机肥与化肥在起垄时集中施入垄内。起垄时要做到垄形肥胖,垄沟窄深,垄面平,垄土踏实,无大垡和硬心。各地根据地力情况确定垄距, 一般瘠薄地75~80厘米,平原地垄距80~85厘米。起垄同时紧贴表土覆膜,用土压实,不要有空隙,栽后覆膜的要注意不要压断薯苗。 推荐应用黑色地膜覆盖,黑色地膜覆盖具有增温、蓄水、保墒、除草作用,效果显著优于透明地膜。有条件实施水肥一体化的,机械起垄覆膜的同时在垄面铺设滴灌带。 六、科学肥水 甘薯生育期长,需肥量大,要根据甘薯需肥规律,针对不同的土壤肥力,科学运筹肥水。 (一)基肥。将有机肥、氮肥和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根据土壤肥力条件分类施用,提倡施用硫酸钾,施用氯化钾的甘薯不耐贮藏。1.丘陵旱薄地或砂土地(土壤速效氮含量低于50毫克/公斤)。 增施有机肥和氮素化肥以及适量磷钾肥作基肥,每亩施用猪粪、鸡粪等含氮丰富的有机肥 3000 公斤左右,纯氮(N)8~12 公斤,磷肥(P2O5)5 公斤左右,钾肥(K2O)20公斤左右,其中,钾肥 50%做基肥施用、50%封垄期追施。 2.肥力水平较低的砂壤地(土壤速效氮含量 60~80毫克/公斤)。 施用含氮较少的有机肥、平衡使用氮磷钾化肥作基肥,每亩施牛、羊粪等有机肥2000~3000公斤,纯氮(N)4~8公斤,磷肥(P2O5)5 公斤左右,钾肥(K2O)8~16公斤,其中,钾肥 50%做基肥施用、50%封垄期追施。 3.肥力水平较高的砂土或砂壤土,土壤速效氮含量80毫克/公斤以上。采用控氮、增钾的施肥策略,基肥一般不施用氮肥和磷肥,只施用钾肥(K2O)16 公斤/亩左右,施用量以将土壤 N/K 调整到0.5 左右为宜,增产效果最好。 (二)追肥。要根据地力水平和田间长势追施化肥。田间长势弱的可在栽插后1个月内追施氮肥,尿素每亩不超过7.5 公斤,中期高温多雨不宜追肥;地力水平较低、保肥能力差的地块,在封垄期追施钾肥(K2O)5~10公斤;甘薯进入块根迅速膨大期后,为防止茎叶早衰,可用0.5%尿素、2%~3%过磷酸钙、5%草木灰、0.2%磷酸二氢钾等溶液进行根外叶面喷肥,每隔 7 天喷 1 次,喷施时间以傍晚为宜。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的地块,要根据地力水平、降水情况、甘薯长势等因素确定滴灌次数和肥量。 (三)水分管理。有水浇条件甘薯田,在分枝结薯期(栽植后10~30天)浇水,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70%左右,有利14于增加单株结薯数量和中型薯块比率,提高商品薯率。大力提倡覆膜-滴灌栽培方式,不仅提高栽植作业效率,省工省时,又节水节肥,提高水肥利用率。 七、合理密度 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是增加甘薯结薯数量、提高薯块整齐度和商品薯率的有效措施。甘薯的栽植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栽插时间等因素来确定。一般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密度宜稀,旱薄地宜密, 即肥水条件好的地块每亩3500~4500 株,丘陵旱薄地每亩 4000~5000 株。品种方面,淀粉型品种每亩3000~3500株;鲜食型品种春薯每亩4000~5000 株,夏薯比春薯每亩增加 200~300 株。 八、提高栽插质量 甘薯栽插应选无病壮苗,剔除病苗、弱苗,以保证苗全、苗匀、 苗旺。 (一)采苗时间。苗床薯苗高度 20~25 厘米,经过 3~5 天的放风炼苗后才可采苗。 (二)高剪苗。在离床土面5厘米高处剪苗,防止薯块病菌以及土传病菌通过薯苗带到大田,保留底部1~2片叶,以利于新芽萌发。 尽量选择短节间薯苗。更换品种前用 2%NaCl浸泡剪刀3~5分钟进行消毒。坚决禁止拔苗栽插,也禁止拔苗后再剪根的操作方式。 (三)薯苗处理。可将脱毒薯苗基部浸泡在 60~80 毫克/公斤的α-萘乙酸溶液中 10 分钟,促进生根,浸苗后立即栽插。未脱毒薯苗移栽至大田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药液或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300~500倍药液浸泡薯苗基部10厘米处 8~10分钟,以防治黑斑病;用40%辛硫磷乳油400倍液浸苗基部10 分钟,以防治茎线虫病。 (四)栽秧深度。甘薯栽秧深度一般以 8~10 厘米为宜。可采取斜栽或直栽方式, 垄顶斜插秧适宜株距为 20 厘米左右; 垄侧平插秧, 适宜株距为 17 厘米左右。 (五)化学调控。栽插后 20~40 天,每亩用 240~450毫克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A-6)和(60~100 毫克) 磷酸二氢钾,兑水 30 公斤均匀喷施,每隔 3 天喷施一次,连喷 2次,促进群体生长。甘薯前期生长要通过提高土壤通气状况、减少氮肥施用量和水分调控地上茎叶过旺生长,如果在封垄期(栽后 45~60 天)出现植株徒长趋势,每亩可用 50%的助壮素 40 毫升或 5%烯效唑 24~30克,兑水 40~50 公斤均匀喷施,每隔 7~10 天喷施 1~2 次,防止茎叶旺长。 采用无人机喷洒时单位面积用药量不变,增加药液浓度。 (六)查苗补苗。栽后一周内对因病虫害或栽植不当造成的死苗选用壮苗及时补栽,生长中期及时中耕除草、禁止翻蔓。 九、防治病虫害 (一) 草害。采用垄上覆盖黑色地膜结合沟底喷施除草剂或透明地膜全面喷施除草剂的方法控制草害。 甘薯苗栽植后、 杂草出苗前( 栽植后 3~5 天) , 进行土壤封闭, 每亩用 50%的乙草胺 50~100 毫升或 72%异丙甲草胺 120~130 毫升, 兑水 50~60 公斤, 均匀喷雾。 由于乙草胺会伤害薯苗嫩叶, 喷施乙草胺时, 尽量避开薯苗。 土壤封闭一个月左右,如果发现有杂草, 可选用盖草能、 精奎禾灵等单子叶专用除草剂喷雾, 每亩用 12.5%的盖草能 50~60 毫升或 5%精喹禾灵乳油 40~60 毫升, 兑水 50~60 公斤喷雾防除单子叶杂草,双子叶杂草需要人工拔除。 (二) 病虫害。 甘薯病虫害的发生对甘薯产量、 品质和商品率影响严重。 除选用抗病品种、 栽植脱毒种苗、 合理轮作、 高剪苗、 药剂浸苗等外, 还要密切注意各生育期的病虫害发生。 鲜食型品种起垄和栽插时需重点防治茎线虫病、 蛴螬和金针虫等, 尽量选用无线虫的地块种植, 曾发过病的重茬地块, 每亩可施用 2 公斤毒死蜱或辛硫磷加 20 公斤豆饼,豆饼磨碎与毒死蜱或辛硫磷混匀,均匀撒施, 然后旋耕、起垄。大田发现黑斑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并用 50%多菌灵 1000倍液喷洒,根据情况,可连续隔 7天喷1次,直到根除。十、 适期收获 我省甘薯一般在 10 月上中旬开始收获,霜降前基本收获完毕。做种薯或鲜食用甘薯要选择晴暖天气上午收刨,经过田间晾晒,当天下午入窖。要注意做到轻刨、轻装、轻运、轻卸,要用塑料周转箱或条筐装运,防止破伤。收获时间早晚和薯块出干率也有较密切关系,10 月上中旬是春薯晒干、淀粉加工型品种的最好收获期。 十一、 贮藏 贮藏前要对贮藏窖进行清扫消毒,用点燃硫磺熏蒸或喷洒多菌灵方法杀灭病菌。严格剔除带病、破伤、受水浸、受冻害的薯块,贮藏量一般占窖空间的三分之二。入窖后对表皮损伤的甘薯采用通风 4~5 天、高温 29℃、高湿 95%、低CO2的方法处理,促进愈伤。贮藏期甘薯窖温保持12℃~13℃,湿度 85%~90%。密切注意窖内温湿度变化,加强管理,确保甘薯安全贮藏。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2-05-31]
特早熟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1、培育壮苗 选用脱毒种薯,种薯纯度要求不低于98%,选择单薯重100~250g的中型薯块。育苗时间根据栽培时间确定,保护地栽培的一般提前45天左右在冬暖式大棚育苗;露地栽培的宜在2月底-3月上旬育苗,可采用三膜或双膜冷床方式育苗。采用平排法排种,适当稀排,浇足底水,培育壮苗。 2、整地起垄 在秋冬期间进行深耕冻垡,春季复耕结合施足有机肥。要求垄距均匀,深沟高垄。单行种植垄距75~85cm,大垄双行垄距110cm。 3、适期早栽,合理密植 采用高剪苗方式采苗。春薯在10cm地温稳定在15℃时即可栽苗,争取适期早栽;鲁南地区保护地栽培可在2月底-3月初栽植,地膜栽培可在4月10日-20日栽植;栽植密度以3000~4500株/亩为宜。夏薯在6月10日至7月10日栽植,栽植密度以4000~5000株/亩为宜。用船底形或斜插法种植。 4、覆盖地膜 采用单垄单行或大垄双行覆膜栽植。膜下铺设滴灌带,滴灌带平放垄面,出水孔一侧铺设在垄中间。生长期间根据土壤墒情进行田间滴水。 5、病虫害防治 种植前,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2500~3000倍液浸泡薯苗根部2~3分钟,以防治黑斑病;可用30%三唑磷微胶囊剂2kg/亩,或30%辛硫磷微胶囊剂1kg/亩,按农药:水比例为1:5,加入适量泥土,混成泥浆状,蘸薯苗茎基部10cm防治茎线虫病,注意随蘸随用。可穴施15%毒死蜱颗粒剂1.0~1.5 kg/亩或2%吡虫啉颗粒剂1.5~2.0kg/亩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6、田间管理 栽后5~7天,查苗补缺保全苗。生长期间如有旺长趋势,每亩可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g或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50g进行叶面喷施,一般化控2~3次效果最好。 7、适时收获,科学贮藏 保护地栽培栽插90-100天左右即可收获,地膜栽培栽插100-120天即可收获,全生育期不宜超过130天。收获时宜采用塑料周转箱装运。种薯收获应在霜降前完成,入窖前清扫储藏窖,并用多菌灵喷洒或用硫磺粉熏蒸进行杀菌消毒,贮藏量约占窖空间2/3,中间放通气孔,窑温控制在10℃~12℃之间,湿度以85%~90%为宜。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 济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甘薯创新团队
[2022-03-09]
黄淮夏大豆花荚期主要害虫防控技术
黄淮夏大豆区陆续进入开花结荚期,应重点关注点蜂缘蝽、蜗牛等害虫防控。点蜂缘蝽主要吸食大豆的茎、叶、花和荚果内的汁液,为害荚果造成种子发育停滞和死亡,导致源库关系失衡,引起大豆荚而不实,茎叶青绿。这种现象俗称“症青”,严重时绝收,对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危害极大。蜗牛属软体动物,觅食范围非常广泛,尤其喜食多汁鲜嫩的植物组织。蜗牛舐食大豆叶、茎,造成孔洞或吃断,成贝食量较大,边吃边排泄粪便,具有暴食性。数量多时,叶片被取食严重,甚至吃光,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导致豆荚少,豆粒少,严重影响产量。蜗牛为害后常引发病菌污染,造成腐烂。 一、主要害虫发生与危害 (一)点蜂缘蝽识别与发生规律 1.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5~17毫米,宽3.6~4.5毫米,狭长,黄褐至黑褐色,被白色细绒毛。头在复眼前部成三角形,后部细缩如颈。触角第1节长于第2节,第1、2、3节端部稍膨大,基半部色淡,第4节基部距1/4处色淡。头、胸部两侧的黄色光滑斑纹成点斑状或消失。前胸背板及胸侧板具许多不规则的黑色颗粒,前胸背板前叶向前倾斜,前缘具领片,后缘有2个弯曲,侧角成刺状。小盾片三角形。腹部侧接缘稍外露,黄黑相间。足与体同色,胫节中段色淡,后足腿节粗大,有黄斑,腹面具4个较长的刺和几个小齿,基部内侧无突起后足胫节向背面弯曲。腹下散生许多不规则的小黑点。 若虫 1~4龄体似蚂蚁,5龄体似成虫仅翅较短。各龄体长:1龄2.8~3.3毫米,2龄4.5~4.7毫米,3龄6.8~8.4毫米,4龄9.9~11.3毫米,5龄12.7~14毫米。 卵 长约1.3毫米,宽约1毫米。半卵圆形,附着面弧状,上面平坦部的中间有一条不太明显的横形带脊。 图1 点蜂缘蝽各虫态特征(史树森摄) 2. 发生规律 点蜂缘蝽一年发生2-3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和草丛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春大豆、菜豆、豇豆等豆科作物上产卵,若虫取食作物茎叶和豆荚的汁液。第一代成虫6月上旬开始出现,在豇豆、菜豆等作物上产卵为害,第二代成虫7月中旬开始羽化,8月中下旬盛发,此时大量飞往莲田为害。第三代成虫9月上旬至11月中旬羽化,10月下旬以后陆续蛰伏越冬。 (二)蜗牛识别与发生规律 1. 形态特征 (1)同型巴蜗牛 成贝:壳质厚,扁球形,壳高11.5~12.5毫米,宽15~17毫米,有5~6个螺层,顶部几个螺层增长缓慢,略膨胀,螺旋部低矮,体螺层增长迅速、膨大。壳顶钝,缝合线深。壳面有细的生长线,贝壳呈黄褐色、红褐色、灰褐色或梨色。在体螺层周缘和缝合线上,常有一条暗褐色色带,但有些个体没有。壳口呈马蹄形,口缘锋利,轴缘外折,遮盖部分脐孔。脐孔呈圆孔状,小而深。个体间形态变异较大。 卵:圆球形,直径2毫米,乳白色有光泽,渐变淡黄色,近孵化时为土黄色。 (2)灰巴蜗牛 成贝:贝壳呈圆球型,壳高18~21毫米,宽20~23毫米,有5.5~6个螺层,顶部几个螺层略膨胀。体螺层膨大,贝壳黄褐色或琥珀色,常分布暗色不规则斑点,而且有细致而稠密的生长线和螺纹。壳顶尖,缝合线深,壳口椭圆形,口缘完整,略外折,锋利、易碎。轴缘在脐口处外折,略遮盖脐孔,脐孔狭窄,呈缝状。个体大小、颜色差异较大。 卵:圆球形,白色。 图1 同型巴蜗牛(左)和灰巴蜗牛(右)(史树森摄) 2. 发生规律 同型巴蜗牛和灰巴蜗牛在山东一年发生1代。两种蜗牛都以成贝或幼贝在豆类、蔬菜、棉花、玉米、麦类等作物根部,以及砖块、烂草堆和疏松的土壤下越冬,壳口有白膜封闭。次年3月当气温回升到10℃~15℃时开始活动,先在豆类、麦类及油菜等夏熟作物上为害。蜗牛成贝于4月中旬开始交配产卵,5月底至6月初为产卵高峰,气温偏低或多雨年份的产卵期可延迟到7月;蜗牛幼贝从5月上中旬起陆续孵化。成贝、幼贝于4月下旬后逐渐转移至棉花苗床、地膜棉、直播棉、移栽棉、春播大豆和直播玉米等秋熟作物上为害。 二、防治技术要点 (一)点蜂缘蝽 1. 化学防治 从大豆花期开始喷施噻虫嗪、吡虫啉、氰戊菊酯、氯虫·噻虫嗪等杀虫剂,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可有效防控点蜂缘蝽为害和“症青”发生。 2.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捕食性天敌(例如球腹蛛、长螳螂和蜻蜓)和寄生性天敌黑卵蜂等,对控制点蜂缘蝽的发生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3. 农业防治 及时铲除田间及周围的早花早实的野生杂草,避免其成为点蜂缘蝽的早春过渡寄主。收获后进行深耕,清理田间及周围的秸秆、杂草、枯枝落叶,压低越冬虫源基数,降低明年点蜂缘蝽的暴发程度。 点蜂缘蝽飞行速度快、移动能力强、寄主多、危害大,建议各地集中行动,统防统治。 (二)蜗牛 1. 农业防治 秋季耕翻土地;清除田间及邻近杂草,清理地边石块和杂物等可供蜗牛栖息的场所。播种后和幼苗期田间,及时中耕翻晒土壤,降低田间虫口密度,减少发生量。 2. 物理防治 豆田周边开隔离沟或撒生石灰或草木灰或干细沙阻止蜗牛进入豆田。于黄昏、清晨和阴雨天进行人工捕捉,也可用树叶、杂草、菜叶等作诱集堆,集中捕捉潜伏在诱集堆下的蜗牛。 3. 生物防治 在清晨、傍晚或阴雨天气蜗牛活动期间,放鸭子到田间啄食蜗牛,但要注意回避作物的幼苗期和结实期,否则得不偿失。 4.化学防治 (1)施毒土毒饵 6%四聚乙醛颗粒剂7.5千克/公顷或6%甲萘·四聚颗粒剂7.5千克/公顷,拌细土225~300千克,撒施在田间;或用90%的晶体敌百虫250克与炒香的棉籽饼粉5千克拌成毒饵,于傍晚在田间撒施。 (2)药剂喷雾 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稀释喷雾,也可用80.3%的克蜗净可湿性粉剂170倍稀释喷雾防治,或用6%除蜗灵2号7.50~11.25千克/公顷均匀撒施防治。 三、技术依托单位: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联系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 邮政编码:130118 联系人:高宇、史树森 联系电话:13578788042,13039147363 电子邮箱:sss-63@263.com (来源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
[2021-08-23]
全省中药材防涝抗风安全生产的技术指导意见
当前全省中药材已进入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近期灾害性天气现象频发,特别是台风“烟花”的入侵,带来了大范围的大风暴雨,为有效减轻风、涝等灾害的影响,促进中药材安全生产,按照抢排积水防内涝、除草散墒防倒伏、科学用药防病虫的技术要求,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鲁中南药材产区 区内的主要药材品种为金银花、丹参和徐长卿。金银花已进入枝条生长旺期,丹参进入根系增重期,徐长卿进入开花期,技术措施主要是以下3点。 1、抢排积水。夏季天气炎热,金银花、丹参、徐长卿积水超过3天,易导致沤根烂根。涝灾发生后要尽快清沟通渠,放水排水,严重者应及时抽水,尽快减少田间积水时间,避免形成内涝。 2、除草中耕。积水排出后,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对于覆膜的丹参田适当中耕破膜,提高土壤水分散失能力,防止沤根。对于倒伏的徐长卿地块,及时培土扶正,防止再次倒伏。 3、壮株防病。重点加强金银花、徐长卿叶部病害(主要是灰霉病、白粉病、叶斑病等)的防治,选择施用杀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哈慈木霉菌等、叶面营养肥磷酸二氢钾、黄腐酸钾、碳酸氢钾等进行预防保护。 二、鲁东半岛药材产区 区内主要药材品种为西洋参,目前西洋参已进入种子关键成熟期和西洋参根系增重期,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5点。 1、抢排积水。整修遮阴棚排水系统。涝灾发生后,及时清淤排水,严重积水地块及时抽水,严防参床积水。积水易造成西洋参根腐病、茎腐病等的发生,导致植株死亡。 2、固架强棚。加固西洋参遮阴棚的边杆和棚内竖杆,预防台风或大风等揭顶倒棚。 3、及时通风除草。积水排出后,及时通风降湿、散墒,拔除杂草。 4、壮株防病。重点预防西洋参的灰霉病、黑斑病、白粉病、根腐病等,选择施用甲基营养性芽孢杆菌、哈慈木霉菌等;叶面营养肥磷酸二氢钾、黄腐酸钾、碳酸氢钾等进行预防保护。 5、适时抢收种子。对于积水受灾较重的产籽地块,适时抢收种籽,防止种籽发霉腐烂,确保种子产量和质量。 三、鲁西南药材产区 域内主要药材品种为丹皮、赤芍、麦冬等。丹皮、赤芍进入果实成熟期和根系增重期;麦冬进入开花期和根系膨大期。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4点。 1、抢排积水。丹皮、赤芍、麦冬都是根类药材,特别是丹皮和白芍,严忌积水,否则很易烂根导致植株死亡。涝灾发生后要尽快清沟通渠,放水排水,严重者应及时抽水,尽快减少田间积水时间,严禁形成内涝。 2、除草中耕。积水排出后,对于倒伏的丹皮、赤芍地块,及时培土扶正,防止烂叶和再次倒伏。在地面泛白时,及时中耕除草、散墒,破除土壤板结层,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 3、适时抢收。对于积水受灾较重的产籽地块,要适时抢收种籽,防止种籽发霉腐烂,确保种子产量和质量。 4、壮株防病。重点加强丹皮根腐病、白粉病等,赤芍灰霉病、叶斑病、软腐病等病害的防治,选择施用杀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哈慈木霉菌等进行预防保护。 四、黄河三角洲药材产区 域内主要盐生药材品种有蒲公英、板蓝根、菊花、皂角、酸枣仁等。蒲公英、板蓝根、菊花都进入植株生长盛期,皂角、酸枣仁已进入结果期,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3点。 抢排积水。域内地势平坦,遇大雨常常排水不畅,蒲公英、板蓝根、药用菊花等均耐旱怕涝,雨后抓紧深挖沟渠,放水排水,严重者应及时抽水,降低地下水位,尽快减少田间积水时间,严禁形成内涝。 中耕除草。出现倒伏的药用菊花、皂角、酸枣仁地块,田间积水排净后,及时将倒伏植株培土扶正,中耕除草,散墒防土壤板结。 病害防治。板蓝根重点有根腐病、霜霉病等,蒲公英重点有根腐病、褐斑病等,药用菊花重点有枯萎病、霜霉病等,选择施用杀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哈慈木霉菌等,叶面营养肥磷酸二氢钾、黄腐酸钾、碳酸氢钾等进行预防保护。 注:不同区域中的同种药材可以相互参考采用。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队 山东省中药材行业协会 山东省金银花行业协会 2021年7月30日
[2021-07-30]
水稻灾后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山东省水稻创新团队济宁试验站 济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稻创新团队 为切实减轻台风大雨对水稻生长危害,尽快恢复水稻生长,特制定如下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洪涝灾害防灾减灾技术。没有淹水的田块,要进一步疏通沟渠,清理三沟,保障排水能力。受淹稻田要尽快组织排水,及时降低田间水位,争取让水稻叶尖及早露出水面。在高温烈日情况下,不能一次性将水排干,必须保留3~5厘米水层,防止高强度的叶面蒸发导致植株生理失水而枯死。在退水时随退水涝去漂浮物,清除烂叶、黄叶,及时使用喷雾器用清水洗去沾在叶片表面的泥浆,减少稻苗压伤和苗叶腐烂,重点在上面3片叶。 二、倒伏地块慎重管理。对倒伏的稻株,要尽量扶正,能扶尽扶,恢复植株的正常生长状态。大水退后,要及时在田间四周开好排水沟,特别是低洼田一定要开沟排水,促进根系恢复生长,既保持稻株需水又保证土壤通气。退水后3-5天左右根据不同情况适量追肥,若早晨植株叶片有“吐水”现象,根部有白根发生,茎基部坚挺,可实施根外追肥和叶面喷肥相结合,养根保叶,恢复生长。 三、科学进行叶面施肥。当前水稻已进入穗分化期,未施穗肥的地块,排水后应抓紧施用穗肥;田面撒施以速效氮钾肥为主,氮肥可以采用硫铵或尿素,每亩3-5公斤,配合2.5公斤左右氯化钾,施肥时保持田面有薄水层。选择阴天露水干后或晴天下午4时以后施肥。叶面喷施采用0.2%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有条件的可以采用飞机喷施,5天左右补喷一次。为减少用工,叶面喷肥可与喷洒化学农药结合进行。喷药时可适当多喷水,起清洗植株的作用。 四、注意防治病虫害。由于强降雨的原因,雨后应注意调查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发生动态,应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及时进行防治。稻纵卷叶螟可每亩用20%甲维·茚虫威微乳剂10毫升或30%茚虫威10克,或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稻腾)30g,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稻飞虱亩用25%吡蚜酮24—30克,或10%吡虫啉50克,或25%噻嗪酮(扑虱灵)50-60克,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 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供稿)
[2021-07-29]
2021年黄淮海夏大豆生产技术意见
当前,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即将开始播种。针对黄淮海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农时情况,现制定了2021年黄淮海夏大豆生产技术意见。 (一)精选良种,夯实基础。为满足轻简化栽培需要,推荐选择稳产高产、高蛋白、抗病性好、秆强抗倒、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大豆品种。所选品种应通过当地审定或引种备案,严禁跨区引种。播前做好种子精选和发芽试验,发芽率低、活力差的种子严禁使用。针对近年大豆田间根腐病、拟茎点种腐等土传病害呈加重的趋势,建议选用种衣剂进行播前拌种,提高大豆保苗率。 (二)抢墒播种,培育壮苗。小麦收获后抢墒播种夏大豆,黄淮海中南部地区争取在6月15日、北部地区在6月20日前完成播种。有条件的地区建议使用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播种,一次性完成播种、侧深施肥、秸秆覆盖等作业环节,既可保墒,又可防止土壤板结,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也可采取小麦低茬收割、秸秆粉碎抛撒、趁墒免耕贴茬播种的方式。黄淮南部地区播种时应注意开好“三沟”,预防涝害。 (三)合理密植,优化群体。根据品种特性及生产条件等确定适宜种植密度。一般每亩用种3—6公斤,行距40厘米,亩保苗1.5万—1.8万株,耐密品种或晚播品种应适当增加密度。对种植密度偏大、生长过旺地块,建议在初花期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基部节间伸长,防止倒伏。 (四)精准施药,绿色防控。重点加强大豆根腐病、拟茎点种腐病、点蜂缘蝽、蛴螬等病虫害动态监测和预报预警,适时开展绿色防控。可在免耕覆秸精量播种的同时进行封闭除草,也可在大豆2—3片复叶期进行苗后除草。严格规范喷药时机、方法和用量,避免重喷、漏喷,降低药害发生,提高防除效果。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统防统治。 (五)适时机收,保质保量。大豆籽粒含水量降至18%以下时进行机械收获,最佳时期在完熟初期,叶片脱落、茎秆变黄,要注意避开露水,防止籽粒粘附泥土,影响外观品质。建议选用大豆专用收割机,或者配备大豆收获专用割台的收割机收获。如果使用稻麦收割机收获,要注意调整拨禾轮转速,减轻对大豆秸秆的击打力度,减少落荚落粒,正确选择和调整脱粒滚筒的转速与间隙,降低大豆籽粒机收破损率。 (供稿:国家产业技术体系济宁大豆综合试验站 来源:农业农村部大豆专家指导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21-06-11]
关于微山县部分马铃薯种植区病害发生调查的简报
关于微山县部分马铃薯种植区病害发生调查 简报 2021年5月22日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薯类创新团队相关专家应微山县农业农村局邀请赴微山县付村街道办事处调查了该地区农户在今年春马铃薯大田生产种植中的病害发生情况,并重点调研了20多亩马铃薯典型发病地块,发现病害发生种类主要集中表现为马铃薯黄萎病、马铃薯黑胫病,还有零星发生的马铃薯黑痣病、马铃薯病毒病等土传、种传病害。 本次调查活动由薯类创新团队济宁综合试验站长济宁农业科学院徐宝连研究员组织,参加成员有创新团队植保岗位专家青岛农业大学张剑峰教授及其团队成员迟胜起副教授、薯类创新团队枣庄综合试验站许杰高级农艺师,专家们在种植现场对薯农就病害防控及下一步田间技术管理提出了指导建议。现场调研结束后,团队专家与微山县农业局及乡镇相关农业技术人员和部分薯农进行了座谈,并提出了今后马铃薯生产中病虫害综合防控的建议: 1、相关部门和种植户要加强种薯质量检测、管理和种源情况的调查,避免种薯携带、传播病虫害。 2、尽量选用正规种薯公司繁育的高级别种薯,在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3、加强轮作,可减轻马铃薯土传病害的发生。 薯类创新团队济宁综合试验站 薯类创新团队植保岗位 薯类创新团队枣庄综合试验站 2021年5月22日 (蔬菜花卉研究所 供稿)
[2021-06-04]
夏大豆主要病虫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意见
大豆主要病虫害有大豆根腐病、疫霉根腐病、叶斑病、蚜虫、棉铃虫、点蜂缘蝽、烟粉虱、病毒病等。为确保我市大豆提质增效,综合运用农业防控、物理防控和“三次”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提倡使用生物农药,整建制做好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达到农药减量控害、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的目的。 一、农业防控 1、选用高产优质良种,提高抗病性。如:齐黄34、安豆3、齐黄30、中黄系列、山宁21等。 2、清洁田园,合理轮作换茬。大豆收获后清除病虫残体,在田外进行销毁,能有效降低病虫越冬基数;有轮作条件的应与禾本科作物或甘薯、瓜菜轮作,有效减轻病虫危害。 3、适期晚播,减轻症青发生。大豆是短日照作物,不喜高温,近年来在大豆授粉期(7月下至8月上)济宁市气温偏高的年份较多,如果播种过早,开花授粉期容易与高温天气吻合,影响授粉与籽粒发育,造成“大豆症青”现象发生。不要抢墒播种,济宁市夏大豆最佳播种期为6月15-22日。 二、物理防控 杀虫灯、生物食诱剂适用于大豆整建制绿色高产创建示范区、合作社、种粮大户集中连片使用,有效诱杀各种害虫成虫,减少田间卵虫量。选择其中一种使用即可。 1、杀虫灯。6-9月份,安装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按照1盏灯控制40-50亩的规模,有效诱杀蛴螬、棉铃虫、甜菜夜蛾等成虫。 2、生物食诱剂。每亩食诱剂100ml,与水按照1:1比例稀释,每亩药液200ml,在大豆上部叶片滴洒单行长10-15米,人工进行条带撒施,每亩1点,均匀分布,有效诱杀棉铃虫、地老虎、甜菜夜蛾等成虫,或采用植物无人机定向滴洒。 三、大豆“三次”科学用药技术 1、种子包衣:选持效期长的复配剂,如35%噻虫 * 福 * 萎锈灵悬浮种衣剂500-570ml/100千克种子进行包衣,有效预防点蜂缘蝽、苗蚜及大豆根腐病等,减少苗期施农药一次; 2、杂草防除:可选960克/升精异丙甲草胺乳油60-85ml/亩,进行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防除各类杂草,或100克/升精惡唑禾草灵40-60ml/亩茎叶喷雾,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3、大豆“一控双增”技术:在开花期至初荚期(7月底-8月上旬)采用杀虫杀菌剂一次施药,产量和质量双增。一次用药可防治点蜂缘蝽、烟粉虱、棉铃虫、甜菜夜蛾、叶斑病等多种病虫害。最好采用新型植保机械整建制专业化统防统治。农药可选:17%唑醚·氟环唑悬浮剂50-60ml/亩+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4-6ml/亩,或者18.7%丙环 * 嘧菌酯悬浮剂30-60ml/亩+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4-6ml/亩均匀喷雾。植株和豆荚上留有明显刺吸黑点的“大豆症青”现象,为点蜂缘蝽刺吸危害所致。 四、农田蜗牛、烟粉虱 对农田蜗牛密度大的地块,可选杀螺引诱剂6%四聚乙醛颗粒剂500-600克/亩或灭旱螺(含2%灭梭威)颗粒剂330-600克/亩撒施根部地表;若田间幼体数量多,同时向植株上喷施农药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4-6ml/亩。对烟粉虱密度大的地块,可选用22%螺虫 * 噻虫啉悬浮剂(对卵、幼虫有特效)30-40ml/亩或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0-13克/亩。防控农田蜗牛、烟粉虱,最好采用新型植保机械专业化统防统治,结合群防群治,比一家一户分散防治效果佳。 (来源: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2021-06-03]
夏玉米病虫发生趋势及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意见
根据市(县、区)植保部门测报灯诱集成虫基数、气象预报、种植方式、结合历史资料综合分析,预计2021年我市夏玉米主要病虫草害为中等发生。其中二点委夜蛾、农田蜗牛在管理粗放的有覆盖物的玉米田中等发生;玉米苗期蓟马中等发生;玉米褐斑病、玉米锈病中偏轻发生,感病品种田偏重发生;顶腐病在土壤贫瘠地块中等发生;二代、三代粘虫偏轻发生。特别警惕草地贪夜蛾入侵为害,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通报,截至5月12日,长江以北见虫县数增加,发生面积大于去年同期。据专家研判,草地贪夜蛾对北方夏玉米为害仍存有较大风险。 农药减量控害技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树立“两减三保”生态理念,运用农业防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控和“三次”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目的。“三次”用药技术即播种期种子包衣、播种期或苗期化学除草及大喇叭口至初穗期“玉米一防双减”,减施苗期用药一次。科学用药务必抓住防治适期,即害虫在卵孵化盛期至幼虫3龄前;病害在发生初期,及时实行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确保我市玉米丰产丰收,现简介如下: 一、农业防控 1、选用抗性良种。登海3号、登海605、农大108、鲁单818等品种对玉米锈病、褐斑病抗性较好。 2、清除覆盖物。对直接播种的夏玉米田,一定要清除玉米苗基部的覆盖物,打捆带出田外(集中堆沤后还田、发电、造纸等综合利用),消除农田蜗牛、二点委夜蛾、粘虫发生的有利环境条件,同时减少秸秆直接还田病虫源数量积累。 二、物理防控(理化诱控技术) 杀虫灯、生物食诱剂、性诱剂适用于玉米整建制绿色高产创建示范区、合作社、种粮大户集中连片使用,有效诱杀各种害虫成虫,减少田间卵虫量。可任选一种。 1、杀虫灯。6-9月份,安装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按照1盏灯控制50亩的规模,有效诱杀草地贪夜蛾、蛴螬、棉铃虫、玉米螟、粘虫等成虫。 2、生物食诱剂。在成虫高峰期,生物食诱剂使用剂量每亩100mL ,与水按1:1配比后,以1升生物食诱剂加入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克,混匀后滴洒到作物顶端叶片上,每亩药液200mL,条带施药长度玉米单行10-15米,每亩1个条带,均匀分布有效诱杀棉铃虫、草地贪夜蛾、地老虎、玉米螟、二点委夜蛾等成虫。 3、草地贪夜蛾性诱剂。安装草地贪夜蛾性诱设备,每30亩一套,用于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迁入动态,以便及时预警。 三、3次科学用药技术 1、种子包衣:选用持效期长的杀虫杀菌剂处理玉米种子,一般可减少苗期施农药一次,有效预防草地贪夜蛾、蛴螬、金针虫、蓟马、二代粘虫、褐斑病、茎基腐病、瘤黑粉等玉米多种病虫害。农药可选29%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468-561ml/100千克种子,或9%吡唑醚·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2-3千克/100千克种子,进行种子包衣处理。 2、杂草防除:一是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可用26%噻酮·异惡唑悬浮剂除草剂25-30ml/亩,均匀喷施封闭地面可防除各种杂草,持效期达40天,既封闭除草,又对后期出土杂草有效(有遇雨激活特性)。二是出苗后喷雾除草于玉米3-5叶安全期内,可选用30%苯唑草酮悬浮剂5-6ml/亩或40克/升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70-100ml/亩,任选一种每亩兑水60千克足量喷雾防除一年生杂草。 3、玉米“一防双减”技术:即大喇叭口至初穗期,可选择3%甲维盐水乳剂5-8克/亩+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50-70ml/亩混合或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12克/亩+17%唑醚·氟环唑悬浮剂40-60ml/亩混合进行喷雾,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玉米锈病、玉米穗虫(玉米螟、棉铃虫、稀点雪灯蛾)、蚜虫、三代粘虫、顶腐病、弯孢菌叶斑病、大小斑病等。充分发挥新型植保机械--植保无人机的统防统治作用,有效解决玉米穗期植株高大,不容易防治的瓶颈。 四、草地贪夜蛾、二点委夜蛾、农田蜗牛 田间查见草地贪夜蛾幼虫,采用应急防控,重点喷施玉米芯叶,农药可选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氯虫苯甲酰胺、甲维·氟铃脲、甲维·虫螨腈等农业农村部推荐种类(见附件);二点委夜蛾密度大的地块,选用1%甲维盐水乳剂330-500ml/亩,或者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7-10ml/亩兑足量水喷雾玉米茎基部;对农田蜗牛密度大的地块,可选杀螺引诱剂6%四聚乙醛颗粒剂500-600克/亩或灭旱螺(含2%灭梭威)颗粒剂330-600克/亩撒施根部。 附件:农业农村部发布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推荐名单(农农发〔2020〕1号)。 一、单剂(8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虫螨腈、乙基多杀菌素、氟苯虫酰胺。 二、生物制剂(6种):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草地贪夜蛾性引诱剂。 三、复配制剂(14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铃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虱螨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除虫脲·高效氯氟氰菊酯、氟铃脲·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铃脲、氟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氧虫酰肼·茚虫威。推荐名单有效时间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 (来源: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2021-06-03]
警惕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
小麦赤霉病不仅导致麦穗枯死,籽粒皱缩、干瘪,大发生时可导致小麦严重减产,并且病粒含有毒素,食用后可引起人畜中毒,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在菌源充足、品种感病的情况下,齐穗扬花期遇两天以上连阴雨或大雾结露天气,赤霉病极易发生流行。 预报依据: 1、菌源量充足。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报,黄淮北部小麦-玉米(水稻)连作区菌源量充足; 2、抗病品种多。我市主栽品种多数不抗小麦赤霉病,易感品种比例高达90%; 3、气象条件适宜。4月下旬我市有三次降雨过程,其中4月20-23日连续阴雨,24-25日多云转阴有小雨、27日前后阴有小雨,旬平均降水量20-25mm,较常年偏多。 4、小麦生育期吻合。当前我市小麦长势良好,生育期同常年,4月25日至5月初正值小麦齐穗扬花期,是小麦赤霉病侵染的关键时期。 防治适期:齐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待雨、大雾停后立即喷药预防,一旦错过,无法补救,将影响小麦产量。 科学施药:农药可选戊唑·多菌灵、烯唑·多菌灵、肟菌·戊唑醇、戊唑·咪鲜胺、丙硫菌唑·戊唑醇等复配农药,兼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等病害。蚜虫若达到防治指标,再加入吡虫啉、噻虫·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虫剂,进行小麦“一喷三防”。同时通过电视新闻、报纸、彩色明白纸、悬挂条幅、网站及微信群等方式,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统防统治作用,结合群防群治,防控不留死角。 (来源: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2021-06-03]
页次:1/2页 共 12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版权所有: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37-2033758 地址:济宁市北郊济岱路9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
鲁ICP备160066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