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100块上门4个小时_同城炮约免费网站夜色_700元3小时不限次数品茶
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关于办理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通知
关于参加山东省第五届财会知识大赛的通知
2023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中国·鱼台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暨乡村振兴高层论坛在鱼台举行
10月18日至19日,由山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鱼台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鱼台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暨乡村振兴高层论坛在山东鱼台举行。来自农业部、中国水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的20余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齐聚鱼台,探讨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破解鱼台稻米产业发展瓶颈,畅谈水稻未来,共同把脉鱼米之乡的产业发展,为鱼台优质稻米发展献计献策,促进山东省优质稻米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在10月19日举行的开幕式上,鱼台县委书记董波致欢迎辞,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褚瑞云讲话。济宁市政府副市长任庆虎、山东省农科院副院长杜方岭共同为“济宁市优质稻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揭牌,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曹凑贵和鱼台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学圣共同为“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院鱼台示范基地”揭牌,合作双方将强化政、产、学、研联合,集中资源,合理分工,积极推动济宁、鱼台稻米产业长足发展。 农业部原总农艺师孙中华作题为《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的报告,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钱前作题为《稻米品质的调控机理及其应用》的报告,中国水稻研究所病理研究室主任黄世文作题为《水稻病害发生新趋势及绿色防控技术》的报告,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曹凑贵作题为《发展双水双绿,推动乡村振兴》的报告,贵州大学教授陈卓作题为《贵州稻田生态工程的研究与实践》的报告,山东省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周学标作题为《水稻产业绿色发展与优质米生产》的报告。 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主持论坛。鱼台县稻米加工企业、科技示范户、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等300余人聆听了报告。论坛开幕前,10月18日,与会领导和专家共同现场观摩了丰谷米业生产基地、润农种业育种基地、驰润稻虾共作基地。 (实验农场 农业信息情报研究所 供稿)
[2018-10-23]
牛创新团队岗站结对帮扶泗水红山牛场
10月12日,山东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牛创新团队济宁试验站与设施与环境控制岗位专家青岛农业大学孙国强教授、育种与繁殖岗位专家省农科院奶牛研究中心侯明海研究员,在济宁市畜牧兽医局程功库副局长、泗水县畜牧兽医局吴茂君局长陪同下,一同前往泗水县红山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开展帮扶工作。 红山奶牛养殖有限公司位于泗水县圣水峪镇椿树沟村,现牛场规模500余头,村书记渠井萍作为该村致富带头人,2008年利用该村荒山荒坡兴办奶牛场。公司按照贫困就业人员自身条件设置了12个贫困就业岗位。渠书记还通过银行授信贷款,统一为8户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并采用托管方式接纳散养奶牛,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技术服务等全程负责奶牛饲养管理等所有工作,并确保第3年起每头牛2000元的年利润转给贫困户。牛场还为残疾人士提供力所能及的岗位,帮助其脱贫致富。 济宁试验站与团队岗位专家孙国强教授、侯明海研究员每年不定期前往红山牛场开展科技帮工作。此次红山奶牛场之行,济宁试验站按照与红山牛场签订的帮扶协议,专门为牛场送去了80支蒙贝利亚奶牛冻精,以帮助牛场改良现有奶牛品种,提高牛群遗传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专家们分别参观了牛场的牛舍、青贮池、饲料车间、有机肥建设基地等,对牛场在牛群结构、繁殖管理、饲料、牛舍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渠书记进行了交流并给予了意见和建议。 渠书记十分感谢牛创新团队结对帮扶送冻精送技术服务及市县畜牧兽医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相信在牛团队专家、市县畜牧局领导及牛场的共同努力之下,牛场的各项工作定会越做越好! (畜牧所供稿)
[2018-10-23]
济宁大豆综合试验站召开“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精播全程机械化模式示范暨收获现场会”
10月10日下午,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大豆综合试验站在梁山县馆驿镇后林村成功举办了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精播全程机械化模式示范暨收获现场会。国家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张延秋司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先生、科学技术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项目专员郭宝健博士、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品种创新处厉建萌处长、山东省农业厅刘玉明副厅长、河南省科技厅农村处李锦辉处长、河南农科院科研处田云峰处长、河南农科院经作所胡海燕所长、济宁市政府张发堂副秘书长、济宁市农科院任艳云书记、梁山县人民政府王庆明副县长、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相关岗站专家等出席了现场会。会议由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研究员主持。大豆种子企业和推广机构代表,种植大户代表,农民日报、中国科学报、新华网、中国种业商务网、山东电视台、济宁电视台等媒体记者等1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现场会上,卢为国研究员介绍了大豆新品种郑1307,包括品种培育、配套栽培技术、品种特点等。济宁市农科院副院长李素真研究员介绍高产示范方配套栽培技术。农业农村部种业司张延秋司长肯定了河南、山东两省间的科技合作,并预祝这次现场会取得圆满成功。随后由盖钧镒院士等七位国内著名大豆专家对济宁大豆综合试验站采用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精播全程机械化模式种植的河南农科院选育的大豆新品系“郑1307”高产示范田进行现场实打实收测产,收获面积61.27亩,平均亩产289.24公斤,创造了又一个大豆大面积种植的高产典型。据悉,该示范田采用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精播全程机械化模式种植。内容涵盖免耕覆秸精播、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减肥减药、除草剂安全施用、低损机械收获等关键技术,其中该模式核心技术—大豆免耕覆秸精播技术一次性完成秸秆清理、侧深施肥、精量播种、封闭除草、秸秆覆盖等作业,操作简单易行,容易复制推广。该技术同步解决了土壤培肥和秸秆禁烧问题。在今年大豆生产季节前期干旱,中期持续高温,后期低温寡照的情况下,获得高产纪录,是优良品种与先进的栽培技术相结合的典范。(经济作物所)
[2018-10-17]
我院在邹城召开甘薯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培训及现场观摩会
在瓜果飘香的金秋九月,正是甘薯成熟的季节。为深入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产业兴旺,进一步加快鲁南地区甘薯品种的更新换代,筛选出适宜鲁南地区种植的优质甘薯新品种,提高农民经济收益,济宁市农科院于9月26日,在邹城召开了甘薯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培训及现场观摩会。 会议邀请了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种薯繁育岗位科学家、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王庆美研究员和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水分管理与节水栽培岗位科学家、青岛农业大学刘庆教授,对鲁南地区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进行了甘薯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培训。重点讲解了专用型甘薯新品种选用、水肥一体化+地膜覆盖配套栽培技术、安全储存、延长贮藏及销售期、增加销售收入等技术和方法,从而达到甘薯产业提质增效。 济宁市农业局夏奎总农艺师、济宁市农技站杨洪宾站长、邹城市农业局冯强局长,泗水、曲阜、费县、山亭等示范县技术骨干、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和山东省薯类创新团队济宁试验站团队成员,邹城市各乡镇农技站长、甘薯加工及种苗繁育企业代表等60余人参加了现场观摩会。 在观摩现场, 展示了济宁市农科院近年来自主选育的济农51、济农52、济农74等甘薯新品种以及引自全国各地的30多个甘薯新品种。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黄成星研究员,介绍了适合鲁南地区种植的甘薯新品种及配套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与会人员在现场观摩后,集中交流了甘薯新品种与新技术应用情况,进一步加强了科研单位与甘薯加工、甘薯种苗繁育企业及种植大户的交流,为加快优质甘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促进鲁南地区甘薯产业提质增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生物中心)
[2018-10-17]
丹皮/白芍间作夏玉米高效生产技术通过测产验收
9月27日,省农业厅组织省内专家,对省产业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队在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实施的丹皮/白芍间作玉米高效生态生产技术示范田进行了玉米、丹皮、白芍的实打验收。 示范田位于中草药创新团队济宁试验站试验田内,示范面积12亩。专家组对整个示范田进行认真考察后,按照测产验收办法进行了实打计产。验收结果表明,丹皮/白芍间作玉米种植模式下,玉米(鲁宁184)亩产干重达到398.29 kg; 丹皮亩产根鲜重达到2148.15kg;白芍亩产根鲜重达到4281.48kg,与常规大田种植相持平。 中草药创新团队自2015年秋开始在济宁试验站进行丹皮/白芍间作玉米种植模式研究与示范,研发的大垄宽畦栽培法,在2016年种植的普通玉米(品种郑单958)试验示范中,经专家组实打验收亩产达669.4kg;2017年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为青储玉米金岭17)示范试验中,经专家组实打验收亩产鲜重达到3619.2 kg;今年玉米(鲁宁184)在自然灾害较重情况下又取得了较高单产。山东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团队建立的药粮高效生态生产技术体系,可实现稳粮增药,提质增效的目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林果花卉研究所)
[2018-10-08]
我院组织召开“山东优质粳稻新品种和双减技术示范现场观摩会”
为加快优质稻米新品种示范推广,减少农药和肥料使用,提高稻米品质和安全性,由山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润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山东优质粳稻新品种和双减技术示范现场观摩会”9月14日-15日在济宁召开,会议参观了优质稻米新品种(品系)、科技创新工程育种材料、减肥减药技术示范应用、秸秆还田技术示范应用等科技示范项目,省内种业企业、育种专家、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水稻生产企业、专家、合作社、科技示范户技术人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团队成员、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山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团队成员等90多人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对推动我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和减肥减药技术推广将起到积极作用。 (试验农场、信息所)
[2018-09-19]
济宁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启全面战略合作
2018年9月10日下午,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石光亮赴中国农业科学院出席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济宁市政府全面战略合作座谈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中国农科院党组成员、人事局局长贾广东,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局、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相关负责人,济宁市政府秘书长贺雷,济宁市发改委、市投资促进局、市农业局、济宁高新区管委会、市农科院主要负责人参加。 座谈会上,贾广东局长首先介绍了中国农科院的基本情况和开展“院地合作”的工作情况。石光亮市长代表济宁市委、市政府对中国农科院多年来对济宁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济宁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制约因素,希望中国农科院作为农业科研的国家队能为济宁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济宁市农业局局长张洪雷对此次院地合作前期准备工作作了详细介绍。王汉中副院长在讲话中表示,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中国农科院和济宁市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 “三个面向”要求的具体举措。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和服务济宁市现代农业发展是中国农科院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农科院将围绕地方农业发展需要,有效结合区域优势资源,大力推动人才、技术与科研成果落地济宁,为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应有贡献。 会后,与会人员专门到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进行交流,参观了作科所的科技成果展示,对中国农科院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9月11日上午,“儒风圣城 携手共赢”2018年济宁市(北京)投资合作推介会在北京举行,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金祥、济宁市委书记傅明先、市长石光亮等领导的见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人事局局长贾广东和济宁市副市长张胜明分别代表双方在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上签字。 根据协议,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双方将在战略研究与咨询、协同创新机制建立、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学科共建、研发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人才交流与培养等方面开展具体合作。重点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济宁高新区共同建设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和示范推广中心项目建设。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技优势转化为济宁市农业发展优势,为济宁市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办公室)
[2018-09-19]
我院在枣庄市山亭区枣庄市三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建立甘薯产业试验示范基地
8月30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薯产业试验示范基地、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试验示范基地在枣庄市山亭区枣庄市三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正式建立。枣庄市三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是枣庄市从事甘薯种植研发、地瓜枣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山亭区农业局、水泉镇政府以及枣庄市三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三禾火龙薯种植合作社等单位代表共计30余人参加了试验示范基地授牌活动。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在枣庄市山亭区建设甘薯产业试验示范基地,是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紧紧围绕“可持续现代农业发展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在创新服务模式上的新探索,对于提高鲁南地区甘薯产业科技水平、促进甘薯产业提档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能够进一步促进鲁南地区甘薯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与会代表参观了枣庄市三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地瓜枣生产车间,实地考察了三禾火龙薯种植合作社1000亩甘薯生产基地,该基地今年主要种植了济薯21、烟薯25、济薯26、普薯32等食品加工型甘薯新品种。 (生物中心农牧中心供稿)
[2018-09-04]
市农科院召开2018年玉米新品种展示现场观摩会
骄阳似火的夏末,正是玉米成熟的季节。为深入推进济宁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快鲜食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筛选出适宜当地农民种植的优质鲜食玉米新品种,提高农民经济收益,市农科院于8月30日召开了2018年济宁市玉米创新团队鲜食玉米新品种展示及国家玉米体系济宁试验站玉米新品种现场观摩会。来自市农业局有关领导、市种子管理站、各区县种子站的领导专家、种子公司、种子企业代表、种子经营户、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种粮大户代表等30余人参加了现场观摩会。 在观摩现场,济宁市玉米创新团队首席蒋飞首先介绍了鲜食玉米的种植管理流程,展示了济宁市农科院玉米所近年来自主选育的J糯三号、济糯13、济糯33和济糯63等4个糯玉米系列品种以及来自山东、江苏、上海等地区25个颜色、品质丰富多样的鲜食玉米新品种,并根据品质评价标准进行了外观和口感现场品鉴评比,对济宁市农科院玉米所育成的糯玉米品种济糯33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会人员在现场观摩后,集中交流讨论了济宁市特用玉米发展趋势及夏玉米新品种筛选与推广应用情况,进一步加强了科研单位与种子管理部门、种子经销商、农业种植大户及农民群众的交流,为科学合理筛选适应性强,有增产潜力的玉米新品种,加快全市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推广步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种子被喻为农业的“芯片”,科技兴农,种业先行。市农科院将全力搞好良种的培育,建好展示点,丰富品种类型,规范田间管理,科学筛选品种,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一种良好的示范辐射氛围,加快推广一批高产高效农作物新优品种,用最权威的声音支撑和引导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用实际行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市农业健康发展。 市农科院科研工作者与参会人员在观摩会现场 技术专家对展示示范工作情况和参展的玉米新品种进行介绍和讲评 技术专家对参会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技术专家对展示示范工作情况和参展的玉米新品种进行介绍和讲评 (玉米所 办公室 供稿)
[2018-09-03]
鱼台县举办“首届中国(鱼台)毛木耳产业发展大会暨2018食用菌行业春季博览会”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鱼台毛木耳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鱼台县人民政府联合中国食用菌协会、山东省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创新团队、济宁市农科院于2018年5月3日—5日在鱼台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鱼台)毛木耳产业发展大会暨2018全国食用菌行业春季博览会”。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茂林、山东省食用菌协会会长、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高瑞杰以及济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发堂为大会致辞;鱼台县委书记董波为大会致欢迎词。中国食用菌协会向鱼台县 “毛木耳之乡”授牌;刘学圣与山东省食用菌产业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万鲁长、济宁市农科院院长任艳云签订毛木耳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此次大会邀请了来自全国十三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行业领导和以毛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协会、新闻媒体等共计300余人进行参展参会。通过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达到了宣传推广“鱼台毛木耳”扩大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种植技术水平,招引食用菌产品加工和废菌渣资源化再利用加工企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预期目标,会议获得显著成效。 ( 生态所 供稿)
[2018-08-24]
页次:67/75页 共 74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版权所有: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37-2033758 地址:济宁市北郊济岱路9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
鲁ICP备160066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