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100块上门4个小时_同城炮约免费网站夜色_700元3小时不限次数品茶
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关于办理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通知
关于参加山东省第五届财会知识大赛的通知
2023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科技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服务
市农科院科技助力英吉沙农业现代化开启新引擎
市农科院将援疆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选派重点学科青年科研骨干参加济宁市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队伍,肩负重托、接力使命,奔赴新疆英吉沙县开展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市农科院与援疆人才前后呼应,形成合力,利用科研、技术、人才、资源优势,助力新疆乡村振兴。 英吉沙,意为“新城”。英吉沙县隶属新疆喀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是古代陆地丝绸之路的驿站,南疆八大重镇之一。英吉沙县总面积3425平方公里,辖4镇10乡,164个行政村。2020年,济宁市农科院选派孟庆峰同志到新疆英吉沙县进行援助工作,对口援助英吉沙县农业农村局。入疆以来主要开展了脱贫攻坚及援疆项目乡村振兴相关工作。紧紧围绕“内需保供、外调增值”的思路,致力于新疆英吉沙县的蔬菜产业发展及设施蔬菜种植工作。 当内地已是遍地绿意,草木萌发之时,新疆的春天姗姗来迟,自然界中的一切踏着亘古不变的脚步不断的展现着它们的活力。走进萨罕镇17村种植的大蒜拱棚里,几位农户因为种植的大蒜黄了叶愁上眉梢,孟庆峰正在指导他们如何科学管理大蒜。在孟庆峰的悉心指导下,他们很快就了解了“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分辨生理病害还是病理性病害,解决的办法是什么,这个时期还应注意哪些管理”等大蒜管理技术。 “感谢您给我们引进的金乡杂交蒜优质品种,今年的大蒜长势特别好,蒜薹今年5月26号开始陆续收获,科学肥水管理促蒜薹提早1周以上上市,市场批发价格在6元/公斤,零售价格8元/公斤左右,对比当地蒜薹大量上市价格高3-4元/公斤,提质增效显著。再过一段时间,我的大蒜就又可以上市了,我有信心每亩卖出5000元的大蒜?!币晃淮笏庵种不г诤兔锨旆褰涣魇蹦蜒谀谛氖栈竦南苍谩? 春夏之交,乌恰镇8村复播辣椒移栽了一个月了,但有个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她叫刘静兰,是村里分管农业的中层干部,望着地里几片移栽、补栽都没成活的空地而犯愁。孟庆峰和英吉沙县设施蔬菜专班的同事听到消息已猜出了个大概原因。经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他们确定了之前的猜测——天热,移栽辣椒苗叶片水分蒸发快,毛细跟少,吸收不能满足植株正常生长,随即向刘静兰提出建议:用遮阳网罩住刚刚移栽的幼苗,一周后的下午再撤掉遮阳网?!澳忝堑姆椒ㄕ婀苡茫圃缘睦苯范汲苫盍耍乙哺行判淖龊梅止芄ぷ髁??!奔柑旌螅蹙怖技矫锨旆迨逼炔患按目湓匏姆椒ㄆ募尚А? “这个草莓真甜,真好吃!”在乌恰镇6村果蔬拱棚种植基地,几波游客正有说有笑的采摘草莓。基地负责人阿卜杜热西提·图尔荪介绍:“在济宁市农科院的专家指导下,通过有机肥、叶面肥的施用和温度、湿度等科学管理,拱棚种植的草莓不光病害少了,个头和口感也大幅的提升,慕名来采摘的游客也络绎不绝,不光省去了雇佣采摘的人工费用,草莓的价格也翻了番,达到30元/公斤,每天收入几百元,好的时候七八百元,这一季草莓收入估计6万元/亩。”尝到甜头的阿卜杜热西提·图尔荪表示:“济宁市农科院带来的技术给了我们信心,今后,我们将更多投入有机肥料来提升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类似科技帮扶增产增效的例子还有许多。新品种、栽培新模式、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新理念是推动蔬菜品质和产业提升动力,科技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桥梁、纽带,对口帮扶成效离不开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离不开对气候、环境等基础性的工作情况的掌握,离不开当地干部群众的关心与期盼。孟庆峰和他所在的援疆工作队的同志们,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发挥协调各方资源,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定位和切入点,抓大事,集中力量搞攻坚。利用援疆项目组建农业技术员服务队伍,通过采取线下教学、现场指导等形式,树立种植户典型,示范带动周边群众,一步步把内地成熟的实用新技术推广开来。全县现有设施蔬菜拱棚4万座,正全面推广蔬菜标准化体系,逐步实现蔬菜起垄、覆膜、水肥一体化集中管控,实现绿色优质的蔬菜产品生产,强力推动英吉沙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的巩固援疆成果,近日,济宁市农科院和英吉沙县农业农村局就两地院地合作平台、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开展农业技术帮扶指导、开展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加强农业科技产业对接、协助开展农业示范建设等六个大的方面达成一致,充分发挥济宁市农科院科研、技术、人才优势,在农作物品种选育引育、作物高效种植、畜牧特色养殖等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合作,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为英吉沙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启新引擎。 同心捧月照昆仑,砥砺奋进著华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多年来,济宁市农科院紧密对接新疆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先后选派多人参与援疆,组织优秀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到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英吉沙县开展援建,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济宁市农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表示,作为农业科研部门,在人才、技术、成果等方面有独特优势,有信心、有能力在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中作出新的更大成绩,为建设大美新疆贡献济宁农科院力量。
[2021-09-06]
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强研究员 深入济宁甘薯产区指导产业发展
9月2号,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李强研究员、病虫害防控研究室谢逸萍研究员一行,在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站长黄成星研究员的陪同下,到邹城、费县甘薯产区考察。 体系专家首先到邹城示范县城前镇甘薯种植基地,实地考察了甘薯田间病虫害发生和甘薯高产高效攻关开展情况,并就当前连续阴雨高温诱发的甘薯田间病虫害与与农户和示范县及乡镇技术骨干进行座谈,详细的探讨和交流了病害的发生原因和传播途径,同时经探讨提出了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案;李强研究员就如何减轻病害和降低农户损失提出了建设性方案。 随后专家一行到费县新庄镇和梁邱镇的甘薯产区进行调研,考察甘薯新品种、脱毒种苗、水肥一体化等有关试验田间生长情况;专家一行与费县农业局、新庄镇有关负责人、甘薯生产及种薯种苗企业技术骨干就甘薯育苗、种苗销售、甘薯生产购销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李强研究员指出:解决好甘薯产业中遇到的每个问题,捋顺甘薯产业发展中的各个环节的关系,让农民增收,企业受益,才能真正推动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1-09-06]
送科技下乡 助力乡村振兴 ——济宁市农科院举办“乡村振兴科技培训班”
为加快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让乡村振兴有“智”更有“质”,9月2日,济宁市农科院与梁山县人民政府在黑虎庙镇和馆驿镇联合举办了“乡村振兴科技培训班”,村干部、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组织、农业公司负责人等一百余人参加培训。此次培训班是农科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具体举措。 科技培训班由王霖、段成鼎、黄信诚、蒋飞四位专家分别以“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发展优质高效甘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化肥零增长与新型肥料选用”、“夏玉米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为题进行讲授,针对作物栽培、施肥技术等具体问题进行了针对性指导,授课涉及面广、实用性强,切实帮助种植户提升了种植技能。四位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讲解,力争让参与培训的农民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帮助农民更好地解决农业生产难题。 此次“乡村振兴科技培训班”也是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分队开展的一次科普日活动,济宁市农科院以科技志愿服务的方式提供技术帮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院办公室 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供稿
[2021-09-03]
初心如磐谋振兴 俯身铺就帮扶路 ——济宁市农科院挂职科技副镇长田间地头演绎乡村振兴新故事
带着济宁市农科院党委的嘱托,2020年,市农科院选派的10名挂职科技副镇长干部,深入济宁市乡镇基层挂职帮扶。他们深入农业农村一线,迅速融入新角色、尽快找到发力点,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运用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不断提高“造血”功能,为推动济宁市乡镇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得到当地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蒋飞、刘国伟:科技催开致富花 “老百姓勤劳、能干,只要给他们带来技术,带来科技上的及时帮助,走上种植致富路并不难。”蒋飞这样说。近年来,梁山县馆驿镇为全面推进农村振兴发展,切实增强群众致富技能,特地诚邀济宁市农科院蒋飞同志任职馆驿镇科技副镇长。 馆驿镇地处梁山县东部,境内全部为平原,地势平缓,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7.9万亩,传统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蒋飞任馆驿镇科技副镇长以来,结合自己开展的玉米高产品种选育和玉米高产高效抗逆生产技术研究工作开展技术支持和服务,对馆驿镇农业生产进行系统摸底调研,有针对性的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品种选择、主要生产技术难点及需求等进行培训,为本区域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结合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粮饲兼用宜机收玉米突破性新品种选育”项目,在馆驿镇均如家庭农场建设百亩高产示范方,引进种植济宁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鲁宁818、山东农科院选育的高产品种鲁单510等玉米新品种,引导馆驿镇种粮大户提高玉米全程机械化节本高产高效生产水平,促进当地玉米增产增收?!诘钡赝乒愕南挠衩兹袒祷躺咝际酰嘌∥?021年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累计辐射带动玉米种植面积达3.2万亩。 依托国家玉米产业体系济宁试验站和济宁市现代农业玉米创新团队等平台,加强对馆驿镇农民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越恿倒液褪∧诳蒲性核叶允痉痘亟屑际踔傅?,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和推广工作3项次,参加科技下乡活动5次以上,召开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会议2次(期),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新型经营主体及种粮大户等160余人次,发放宣传彩页等600余份。 同蒋飞一起在科技帮扶路上并肩作战的刘国伟,也怀着同样美好的愿望,让更多的农业生产者掌握最先进的种植技术,让充满希望的田野因科技力量绽放致富之花。 刘国伟2020年到鱼山镇挂职科技副镇长,鱼山镇位于山东省金乡县城西5公里,大蒜是本镇具有较强优势的出口创汇产品,全镇大蒜面积3万亩。刘国伟到镇后,为尽快摸清镇里的情况,立即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促膝谈心,认真倾听群众的心声,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进行全面摸排。当前蒜农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由于大蒜长期进行无性繁殖、播种时不进行严格选种,加上不良的气候条件、大蒜病毒病的传播与流行逐年积累引起大蒜品种种性退化,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大蒜市场竞争中对未来的经济收入担忧日益增加。刘国伟在对鱼山镇农业特色产业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制定生产指导方案,服务大蒜产业发展。 2021年因拉尼娜气候影响,我市天气异常,对大蒜生长造成了一定影响。刘国伟及时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当前气候特点,为做好防灾、抗灾、减灾工作,夺取大蒜丰收,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及时监测预警天气变化;结合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科学进行田间管理以及及时防控病虫害,做到早预防、早防治”等措施,并在市农科院的大力协助下制作了专题科教片,在济宁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科普宣传。 针对蒜农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防治难点问题,4月份,刘国伟跑遍了金乡县鱼山镇等大蒜主产区6个乡镇10余个村,对大蒜锈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和金乡县相关农技部门进行了交流研讨,及时作出预研预判,针对大蒜产区出现的锈病提出前瞻性、针对性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了蒜农损失,有效维护了蒜农利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刘国伟立志在担任科技副镇长期间尽心谋事、尽力干事、尽责成事,深入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把先进品种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他多次以培训会、观摩会、现场指导等方式对大蒜主产区农户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市农科院5月份开展的大蒜试验示范基地现场观摩暨培训会议和7月份在金乡县开展的山东省女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济宁市巾帼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活动,就大蒜优质高产新品种,水肥一体化、生物降解地膜、减肥应用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大蒜播种、收获、生产加工等新型专业机械进行了参观学习和技术观摩。愿刘国伟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得以回报——鱼山镇因蒜而兴,蒜农因蒜而富。 黄信诚、杨小华:俯身铺就致富路 黑虎庙镇隶属于济宁市梁山县,地处梁山县西北部,黑虎庙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3.69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靶÷?、玉米等种植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民种植积极性非常高,但是种植比较分散、缺乏规模效应,而且,该产业中还存在良种缺乏、种植技术落后、病虫害严重等问题?!? 针对黑虎庙镇广大种植户急需有关小麦、玉米等种植等新品种和种植新技术现状,黄信诚多次到黑虎庙村、西小吴村、河西村等地开展技术服务,培训农民70多人次,发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控释肥技术明白纸》等书籍200多份,取土化验10多次,指导农民开展配方施肥300多亩,减少了肥料用量,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使得当地农民依靠种植小麦、玉米发家致富有了底气。 根据黑虎庙的土壤类型和土壤化验分析结果,黄信诚发现该镇土壤多为沙质土壤,适合优质甘薯新品种种植。综合考虑黑虎庙镇的自然条件优势和甘薯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指导镇里建立了甘薯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80亩,免费提供高产、优质、食味好、栽植效益高的甘薯新品种烟薯25、普薯32等3万多株,价值5000多元。 搞农业离不开田间地头,为老百姓做好农业科技服务,更要深入田间,俯下身子埋头干。与黄信诚同样有着切身体会的杨小华深知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实实在在的做好科技服务工作。 在杨小华担任嘉祥县卧龙山街道办事处科技副职期间,她和济宁耕耘益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北马官屯村进行鲜食玉米和马铃薯间作试验,探索出鲜食玉米和马铃薯间作的适宜比例为1:2的种植模式,如此鲜食玉米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均有所增加,并且鲜食玉米的遮阴效果使马铃薯出苗提前5-10天,延长了马铃薯的生长期,为马铃薯块茎生长奠定了营养基??;她主动到田海村多次查看马铃薯病害,部分植株发生黑胫病,提出撒施生石灰处理、灭菌剂药剂灌根,并加施生根剂等改良意见;对于牛官屯村春季鲜食玉米的种植,出现缺苗断垅、植株矮小及开花结实差等问题,提出补救措施。 高发瑞、段成鼎:提升技能出特色 高发瑞2020年到金屯镇挂职科技副镇长,金屯镇地处嘉祥县东南部,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9.96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金屯镇下辖36个行政村,户籍人口69000余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37户,人数1954人。一直以来,个别农户思想保守,经济基础薄弱,苦于找不到致富增收新路子。 高发瑞到镇后,立即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促膝谈心,认真倾听群众的心声,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全面摸排。自己从事农业科研工作多年,深知科技种植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决定先从东胡庄村种植大户张春杰进行科技帮扶,以期达到示范推广的目的。高发瑞立即联系市农科院,根据张春杰土地现状及种植习惯,量身定做为张春杰提供水稻轻简化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建设优质水稻试验田一处,面积约60亩。在试验田开展氮肥减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安装诱杀害虫成虫的性诱剂装置60个。通过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降低了水稻生产成本,减少了面源污染,提高了稻米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 无独有偶,和高发瑞一样有着同样经历和梦想的科技副镇长段成鼎,在他的甘薯王国里干事创业、施展拳脚,为推动地方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段成鼎自2020年担任汶上县次丘镇科技副镇长以来,结合所学专业,围绕甘薯产业提质增效技术为主线,在次丘镇重点扶持甘薯产业发展,对镇内十余个甘薯种薯种苗企业、专业合作社进行甘薯育苗、病虫害防控、种薯种苗繁育的技术指导。为扩大甘薯组培快繁、脱毒育苗、高产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段成鼎多次邀请科技大后方——济宁市农科院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黄成星等专家,和专家们一起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播农业种植知识,耐心解答他们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提高种植技能,受到一致好评。 李继存:推广良种树品牌 要问科技副镇长工作忙不忙,帮扶效果好不好,看一下李继存同志的科技帮扶行程就知道。李继存任职梁宝寺镇科技副镇长以来,积极开展科技帮扶活动,奔赴在种业调研、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等工作路途上。到镇以来,李继存立即着手调研全镇种业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需求。全镇种业的数量、规模和销量占比在全省及黄淮海区域有着非常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大豆种子更是远销湖北省等长江流域,为打造国家种业小镇打下了坚实基础。也针对种业存在问题和发展需求,进行座谈交流和深入指导,希望逐步提升种业研发能力,尽早补齐种业科研短板,树立本土良种品牌,促进种业快速发展。针对梁宝寺镇大豆生产存在优良品种占比小、重茬严重、播种较晚、种植密度偏小、病虫草害统防统控不到位、排灌设施不完善等不利因素,严重影响当地大豆单产和总产水平的问题,今年和腾飞种业联合开展新品种的展示筛选试验,和秋收种业、圣地种业联合开展大豆绿色增产增效生产技术示范和种子高倍扩繁技术的培训工作。这些良种品牌打造和关键生产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将会提高明年的大豆单产和总产,促进梁宝寺镇大豆种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提出要把论文写在齐鲁大地上,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在强省建设实践中。初心如磐谋振兴,俯身铺就帮扶路,从蒋飞、刘国伟、黄信诚、杨小华、高发瑞、段成鼎、李继存到王霖、吴静、王付彬,每一位挂职科技副镇长都在田间地头演绎着乡村振兴新故事。济宁市农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表示,要当好10位挂职同志的坚强后盾,倾情服务“三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宣传党的“三农”政策、传播农业科学技术、引领创新创业、带动乡村脱贫致富。济宁市农科院挂职科技副镇长活动,必将推动院地融合高质量发展走向更深层次,共同谱写合作共赢、携手并进的大文章,合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办公室 供稿
[2021-08-27]
我院黄信诚研究员应邀参加全国十大双扶栏目《淘淘农资》
8月24日,山东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邀请我院黄信诚研究员利用电话连线的方式参加了全国十大双扶《淘淘农资》栏目节目录制?;菩懦涎芯吭贝铀净祷聿逖?、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等诱导和调节水稻生长发育、免追肥施用、机械化收获等方面对“水稻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即相对传统的栽培技术来说,所采用的作业工序简单,是一项省时、省力、降耗、节本、增效的栽培技术,该项技术2020年获得山东省主推农业技术被山东省农业厅向全省推广。本期节目在山东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51听、齐鲁网、山东网络台、闪电新闻、蜻蜓FM进行了同步直播,目前收听、观看量达2.9万人次。 (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供稿)
[2021-08-25]
济宁市农科院科技特派员黄信诚研究员、鱼台县科技局应邀参加山东乡村广播12396科技热线专栏《决胜全面小康,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直播节目
8月 13日,济宁市农科院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优秀科技特派员黄信诚研究员、鱼台县科技局农社科科长骆凯、科技特派员帮扶对象济宁医学院省派军城村第一书记丁国军应邀参加了山东乡村广播12396科技热线专栏《决胜全面小康,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直播节目。 鱼台县科技局农社科科长骆凯主要介绍了鱼台县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的概况。鱼台县科技局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在深入推进科技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进一步认识到科技特派员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局里通过大力宣传、动员,鼓励社会各界各农业领域人才、专家、学者投身到科技特派员工作中来,目前全县共有省备案注册的科技特派员57名,2021年新增了11名。覆盖水稻、食用菌、畜牧、土壤肥料、水产等12个专业领域,这些科技特派员长期奔赴生产一线,为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技特派员帮扶对象济宁医学院省派军城村第一书记丁国军介绍了邀请黄信诚研究员到军城村开展技术服务?;菩懦涎芯吭敝傅季谴宸⒄孤躺胖实久撞怠T诨菩懦涎芯吭蓖哦又傅枷拢?019年该村建立了近30亩的绿色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采用了圣香66水稻新品种、水稻氮肥减施技术、性诱剂等绿色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生产的富硒香米每公斤销售价格为20元,村集体增加纯收入16万元。2020年和2021年该村优质稻米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了106亩和960亩。 济宁市农科院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优秀科技特派员黄信诚研究员分享了服务鱼台开展科技帮扶工作的经验和做法。黄信诚研究员指出,作为省级特派员,他先后到鱼台县唐马镇宋砦村、嘉祥县纸坊镇后马和青山村、鱼台县张黄镇大陈村以及鱼台县张黄镇军城和王鲁镇、唐马镇的十五个村开展科技帮扶活动。四五年间,他曾组织鱼台、嘉祥等县的500多名科技示范户到苍山县、莘县、邹城、省果树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徐州农科院学习水稻、蔬菜、果树和食用菌等技术,关于下一步的产业发展,他将收集、筛选、选育适宜济宁市种植的优质稻米品种,建立新品种引进示范基地,支撑优质“鱼台大米”区域品牌建设。目前,选育的水稻新品系“济丰103”米质优、高抗稻瘟病,已进入山东省生产试验阶段,并已参加国家黄淮海粳稻区域试验。水稻新品系“济丰105”米质一级,已进入第二年的山东省区域试验。从江苏、河南等地引进筛选优质水稻新品种5个,开展优质稻米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建立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他开展的减肥、减药和香根草性诱剂绿色防控等技术研究,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农药用量,减少了面源污染,实现了节本增效。集成和制定的优质稻米标准化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助推了优质稻米产业的绿色健康产业发展。他带领开展的种养结合技术研究,建立了稻田养虾、稻田养蟹稻田养鸭等综合技术试验示范区,种养结合通过减肥、减药、增施有机肥等绿色综合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稻米品质,减少了农药和肥料使用,降低了面源污染,增加了农民收入。 下一步,黄信诚研究员将带领团队开展了深入研究,推出了优质稻米标准生产技术,富硒香米标准生产技术,减肥、减药和香根草性诱剂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水稻新品种。结合“五统一”生产模式,团队帮助农户在选种、育苗、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及收割等环节全程实施标准化操作,确保水稻品质和健康安全,以此示范带动全县稻米产业提档升级,重塑“鱼台大米”品牌。 (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 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供稿)
[2021-08-17]
加强科企合作,疏通产业发展
为了解我市大豆种业发展及科研现状,进一步推动我市大豆种子产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提升我市大豆种子产业竞争力方面的积极作用。8月2日,任艳云书记带领院科研管理处、经作所一行4人赴嘉祥县梁宝寺镇进行考察。梁宝寺镇镇长宋超华、副镇长赵正、农委主任赵彦国及5家大豆种业负责人陪同考察。 考察组首先参观考察了嘉祥县国家现代产业园部分大豆种业育种及展示田,充分了解大豆种业科研现状。接着又考察调研了3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性企业,详细了解种业发展情况。 考察组针对此次考察目的及考察中发现的问题召开了座谈会。宋超华镇长对梁宝寺镇大豆种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济宁市农科院多年来为梁宝寺镇大豆种子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参会种业代表分别介绍了本企业发展状况及需求,纷纷表示希望济宁市农科院能在科研创新方面给予更大的帮助和支持。 任艳云书记对济宁市农科院的基本情况、作物品种选育、科技服务、成果推广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大豆一直是济宁市农科院的拳头学科,并希望在充分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寻找突破点、合作点,并希望和当地大豆种业加强交流合作、互惠共赢,共同开展科技协作创新和攻关,疏通产业发展渠道,助推我市大豆种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作所 供稿
[2021-08-10]
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队济宁综合试验站开展防涝抗风田间管理指导活动
7月31日-8月1日,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队济宁综合试验站到邹城市、泗水县、高新区、任城区、兖州区等片区查看“烟花”台风强降雨影响丹参、白芍、麦冬、防风等中草药生长情况。整体看,大部分药田,特别是丘陵、山区一带都在降水后48小时内及时排出了积水,对在田中草药影响不大,基本没有形成涝灾。试验站专家组向中草药种植户讲授了中药材雨后田间安全生产技术,并提出除草散墒防倒伏、科学用药防病虫等田间管理应对措施。 林果与中药材研究所 供稿
[2021-08-02]
省农科院花生栽培专家组对蒜茬花生高产攻关项目进行田间指导
7月27日,山东省农科院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专家组郭峰副研究员,张佳蕾副研究员对金乡县“蒜茬花生高产攻关项目”进行田间指导。 近期,第6号台风“烟花”带来的新一轮降水将明显影响我市。省农科院花生栽培生理创新团队、济宁市花生创新团队联合实施的“蒜茬花生高产攻关项目”位于金乡县鸡黍镇,当前花生正处于结荚期,是花生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郭峰副研究员,张佳蕾副研究员和马登超研究员就近期田间管理关键技术和防灾减灾应对措施向种植合作社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院党委书记任艳云研究员带领我院专家团队也对基地内花生示范现场进行了实地查看,同省专家组同志进行了深入交流,对“高产攻关项目”连续实施表达了关心和支持,下一步将加大力度推动此类联合攻关项目的实施和落地。 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 供稿
[2021-07-31]
我院水稻创新团队开展汛期防涝减灾生产指导活动
为应对台风“烟花”极端天气,我院水稻团队成员和当地农业部门一道,28日、29日连续两天深入任城区唐口街道、鱼台县盛诚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鱼台县绿色稻米示范基地等水稻生产一线,开展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帮助普及农户减灾防汛知识,解决病虫害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夺取水稻生产丰产丰收。 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供稿
[2021-07-30]
页次:8/10页 共 9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版权所有: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37-2033758 地址:济宁市北郊济岱路9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
鲁ICP备16006611号-1